忽然想起(2)

做活动答题,题目让选“话是谁说的”。选项里出现了个熟悉又陌生的人物,我楞了下,鉴于并不知道答案,便打开浏览器搜索原文和历史溯源,翻阅下来找到原文,是一篇讲话记录。通读了一遍,说得不错,都是实在话。关掉浏览器,信心满满地选了选项,不料,提交过后就是一个“错误”的红叉叉,把话归给一个当时绝对不可能活着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原文链接附在末尾。

为什么说选项里这位人“熟悉又陌生”呢?千禧年后的孩子基本都是在第四、五代团体时期长大的改开受益者。这位是从革命年代干起来的,改开后在二代团体中兢兢业业工作,任上去世,离现在的新时代有好些些年头了。对我们而言,不存在了解的“必要”,他也并不是当时团体的核心人物(虽然是总书记),加上这片土地上有个不成文的“传统”,一如茶馆里“莫谈国是”的牌子,像这样级别的人物去世后,无论功过是非都不应随意拿出来谈论。媒体闭口不谈,民间更应如是。写在教科书内的人物,逃不过对某一方面的有意侧重或夸张化,当然这也和教科书的功能有关,这点无可厚非。不在教科书上的人物,假若不涉及政治,倒还好说。一旦身染政治,了解难度就会大得多。比如选项里的这位。

老一辈怀念他,大多与他在“平反”上做了不少事有关。其他的,对我们这些小辈而言,就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了。

有空回头读读老人家的文选。

http://www.71.cn/2011/0930/632655.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