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3)

赶工ing

突然想起高考前给自己建了一个自习歌单,原因是市面上建好的歌单我都听不惯。可能开头几首还比较顺畅,突然切到某一首就会很难受,于是决定做一个自己专听的歌单。

听着歌单里的歌,就想起高中那会儿坐在图书馆刷题的日子。那时候没想过“放弃”这件事,或者说那大半年的时间里脑子仿佛把“放弃”这个概念都删除了。做题、批改、优化、整理、重新记忆,循环往复,就这么一直到高考结束。

逼着推着赶着自己往前走。

想重拾当时的朝气与冲劲了。要不顺带养棵向日葵吧。哈哈。

玉米

晚上经过小摊看到有卖熟玉米的,买了一根,糯的,4块。尝了下,算新鲜,芯紧。

想起来小时候比起糯玉米更喜欢甜玉米,因为——甜,而且能炸爆米花,糯玉米做不到这点,听起来好像甜玉米更厉害。但是后来喜好慢慢倒向了糯玉米。就是因为它不那么甜。(其实吃起来还是蛮甜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年改良品种的缘故。)

沟通(2)

引申、联想、猜忌、态度。沟通确实不容易。

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事情上否定你≠你不好,你就坏。

我认为你普通平凡≠我鄙视你过去的一切,我瞧不起你。

假若我不相信你,不肯定你,不希望你更好,我为什么要公开表示我的态度去否定你,甚至有可能给我自己添堵呢?何不永远顺着你?

我对否定以获得快感不感兴趣,不过是一种奴隶当起另一种奴隶的把戏。

安抚和同情固然重要,但是有效的沟通绝不会是以情绪开头又以情绪收尾的。假若是最亲近的人都要藏五分说三分,那和无血亲的陌生人有什么不同?

叹气。于是总结出了两条规律:

1.两个人能够高效沟通的前提是两人都拥有坚定的自我,并且全心全意相信对方。外硬内软者,软弱者,不适合沟通。

2.引申规律:只有被爱的,拥有爱的人才明白如何去爱另一个人。相爱适合在两方都是完全的人这一前提下进行。缺爱的人适合先学会自爱再去爱别人,不然就是将自己的皮肤黏结到他人身上,分离时必然遭受削骨剖膛之痛,甚至一了百了。

文风的文风(1)

网上有个文风测试,测试内容为“自己写作的风格像哪个作家”,据说近来半个月一直很火,网站一直爆满,甚至经常“502”。有些不解,但又觉得合理,于是乎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以“紧跟潮流”,当然,这段文字也理所应当会被投入测试的机器里。

测试,无论什么测试:星座、性格、mbti,还是所谓的文风测试,无论参与者是否有意,其最后都如命定般地逃不过一个问题——我是谁,更确切点讲,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首当其冲先将自己和猿猴区别开来,人!是人类。下一步,继续归类,我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我是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我是美丽的人/相貌平平无奇的人、我是写作风格像XXX的人……诚然,大多时候人们不会将上述内容以语言的形式展示,甚至认为表达这种内容是幼稚且愚蠢的,但不代表人们心里不这么认为,甚至其中的许多都已化为“永恒的观念”刻入人这一物种的精神基因里。

比较、归类、同化、确信、比较、再归类、再同化……找到了“我”,真的?

我是什么?

这世界上唯独不存在“我”,而我所作的一切皆是“我”。我无需思考“我”,因为一切皆是“我”。

沟通

“沟通”,沟和通,天然的沟壑,需要人去打通道路。

心和心之间盖着血肉,盖着皮囊,所以自己的心思,别人的想法自然没有办法一览无余。如果想要传达感受、感觉、思绪就要调动人的一切工具,但是无论是文字、肢体、表情还是语言,采用任何一种方式去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最后都会有数据丢包,那么就要尽量让丢包率降到最低。不断地沟通,这是沟通的意义。

不能完全传达,但是依然要表达。无关乎是否会被误解,依然要说话。

如果只是默默地站在沟壑两侧,太可悲。

我喜欢大声说话。大笑,大哭,让心里的东西能倾泻出来,这样反而不会容易难受。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太多太多东西自然就放下了。

需要朋友,需要自然,需要小猫小狗,需要一块儿让自己舒心的地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