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2)

引申、联想、猜忌、态度。沟通确实不容易。

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事情上否定你≠你不好,你就坏。

我认为你普通平凡≠我鄙视你过去的一切,我瞧不起你。

假若我不相信你,不肯定你,不希望你更好,我为什么要公开表示我的态度去否定你,甚至有可能给我自己添堵呢?何不永远顺着你?

我对否定以获得快感不感兴趣,不过是一种奴隶当起另一种奴隶的把戏。

安抚和同情固然重要,但是有效的沟通绝不会是以情绪开头又以情绪收尾的。假若是最亲近的人都要藏五分说三分,那和无血亲的陌生人有什么不同?

叹气。于是总结出了两条规律:

1.两个人能够高效沟通的前提是两人都拥有坚定的自我,并且全心全意相信对方。外硬内软者,软弱者,不适合沟通。

2.引申规律:只有被爱的,拥有爱的人才明白如何去爱另一个人。相爱适合在两方都是完全的人这一前提下进行。缺爱的人适合先学会自爱再去爱别人,不然就是将自己的皮肤黏结到他人身上,分离时必然遭受削骨剖膛之痛,甚至一了百了。

文风的文风(1)

网上有个文风测试,测试内容为“自己写作的风格像哪个作家”,据说近来半个月一直很火,网站一直爆满,甚至经常“502”。有些不解,但又觉得合理,于是乎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以“紧跟潮流”,当然,这段文字也理所应当会被投入测试的机器里。

测试,无论什么测试:星座、性格、mbti,还是所谓的文风测试,无论参与者是否有意,其最后都如命定般地逃不过一个问题——我是谁,更确切点讲,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首当其冲先将自己和猿猴区别开来,人!是人类。下一步,继续归类,我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我是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我是美丽的人/相貌平平无奇的人、我是写作风格像XXX的人……诚然,大多时候人们不会将上述内容以语言的形式展示,甚至认为表达这种内容是幼稚且愚蠢的,但不代表人们心里不这么认为,甚至其中的许多都已化为“永恒的观念”刻入人这一物种的精神基因里。

比较、归类、同化、确信、比较、再归类、再同化……找到了“我”,真的?

我是什么?

这世界上唯独不存在“我”,而我所作的一切皆是“我”。我无需思考“我”,因为一切皆是“我”。

沟通

“沟通”,沟和通,天然的沟壑,需要人去打通道路。

心和心之间盖着血肉,盖着皮囊,所以自己的心思,别人的想法自然没有办法一览无余。如果想要传达感受、感觉、思绪就要调动人的一切工具,但是无论是文字、肢体、表情还是语言,采用任何一种方式去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最后都会有数据丢包,那么就要尽量让丢包率降到最低。不断地沟通,这是沟通的意义。

不能完全传达,但是依然要表达。无关乎是否会被误解,依然要说话。

如果只是默默地站在沟壑两侧,太可悲。

我喜欢大声说话。大笑,大哭,让心里的东西能倾泻出来,这样反而不会容易难受。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太多太多东西自然就放下了。

需要朋友,需要自然,需要小猫小狗,需要一块儿让自己舒心的地方,很重要。

打鼾这件事

打呼噜很常见,尤其是在外奔波一天身心都非常疲惫时,爬上铺后卧室里免不了要开始地动山摇。——我一直以为这很正常。后来试着去了解了打鼾的过程和原理后,心里反而不那么放心了。虽然国内媒体拿出这份年初发布的研究然后进行一番添油加醋地解读最后在文章末尾推销呼吸机,但不可掩盖的确实是长期打鼾存在对呼吸系统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潜在风险。

好吧,这件事下次回家和家人提一提比较好。具体到怎么做。这篇小记说不定会有后续。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3)00319-X/fulltext

忽然想起(2)

做活动答题,题目让选“话是谁说的”。选项里出现了个熟悉又陌生的人物,我楞了下,鉴于并不知道答案,便打开浏览器搜索原文和历史溯源,翻阅下来找到原文,是一篇讲话记录。通读了一遍,说得不错,都是实在话。关掉浏览器,信心满满地选了选项,不料,提交过后就是一个“错误”的红叉叉,把话归给一个当时绝对不可能活着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原文链接附在末尾。

为什么说选项里这位人“熟悉又陌生”呢?千禧年后的孩子基本都是在第四、五代团体时期长大的改开受益者。这位是从革命年代干起来的,改开后在二代团体中兢兢业业工作,任上去世,离现在的新时代有好些些年头了。对我们而言,不存在了解的“必要”,他也并不是当时团体的核心人物(虽然是总书记),加上这片土地上有个不成文的“传统”,一如茶馆里“莫谈国是”的牌子,像这样级别的人物去世后,无论功过是非都不应随意拿出来谈论。媒体闭口不谈,民间更应如是。写在教科书内的人物,逃不过对某一方面的有意侧重或夸张化,当然这也和教科书的功能有关,这点无可厚非。不在教科书上的人物,假若不涉及政治,倒还好说。一旦身染政治,了解难度就会大得多。比如选项里的这位。

老一辈怀念他,大多与他在“平反”上做了不少事有关。其他的,对我们这些小辈而言,就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了。

有空回头读读老人家的文选。

http://www.71.cn/2011/0930/632655.shtml